薤露曹操魏晋原文译文赏析古诗

  薤露曹操魏晋原文译文赏析

  薤露原文:

  惟汉廿二世,所任诚不良。 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 犹豫不敢断,因狩执君王。 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。 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 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丧。 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 瞻彼洛城郭,微子为哀伤。

  薤露拼音解读:

  wéi hàn niàn èr shì ,suǒ rèn chéng bú liáng 。惟汉廿二世,所任诚不良。 mù hóu ér guàn dài ,zhī xiǎo ér móu qiáng 。 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 yóu yù bú gǎn duàn ,yīn shòu zhí jun1 wáng 。 犹豫不敢断,因狩执君王。 bái hóng wéi guàn rì ,jǐ yì xiān shòu yāng 。 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。 zéi chén chí guó bǐng ,shā zhǔ miè yǔ jīng 。 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 dàng fù dì jī yè ,zōng miào yǐ fán sàng 。 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丧。 bō yuè xī qiān yí ,hào qì ér qiě háng 。 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 zhān bǐ luò chéng guō ,wēi zǐ wéi āi shāng 。 瞻彼洛城郭,微子为哀伤。

  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  译文
惟汉廿二世,所任诚不良。汉朝自建国到现在已是二十二世,所重任的人(何进)真是徒有其表。

  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猴子虽穿衣戴帽,可究竟不是真人,(他)智小而想图谋大事。

  犹豫不敢断,因狩执君王。做事又犹豫不决,致使君王(少帝)被劫。

  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。白虹贯日是上天给人间的凶兆,这应验在君王身上,而(何进)自己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。

  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乱臣贼子(董卓)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,杀害君主,焚烧东京洛阳。

  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丧。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,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。

  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(献帝)被迫着西迁至长安,一路上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。

  瞻彼洛城郭,微子为哀伤。 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,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。

  惟汉廿二世,所任诚不良。惟汉廿二世: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宏是二十二世。

  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沐猴而冠带: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沐猴,猕猴;冠,戴帽子。知小而谋强:智小而想图谋大事,这里指的是何进。

  犹豫不敢断,因狩(shòu)执君王。狩: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,而古代史书上遵守“为尊者讳”的原则,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“狩”,这里是指少帝奔小平津的事情。

  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(yāng)。白虹为贯日:“白虹贯日”是一种天象,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,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,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。

  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贼臣持国柄:指董卓之乱。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。

  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(fán)丧。

  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

  瞻(zhān)彼洛城郭,微子为哀伤。 “瞻彼”两句: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,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。

  薤露赏析

  《薤露》属于乐府《相和歌·相和曲》歌辞,原先它与《蒿里》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,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,自杀身亡,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。“薤露”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,太阳一晒,极易干掉…展开

   赏析: 《薤露》属于乐府《相和歌·相和曲》歌辞,原先它与《蒿里》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,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,自杀身亡,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。“薤露”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,太阳一晒,极易干掉。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,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。清代沈德潜说:“借古乐府写时事,始于曹公。”(《古诗源》)这是颇有见地的意见。曹操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,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“缘事而发”的特点,宜于用来记录史实,抒发情感,同时《薤露》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,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,君王遭难,百姓受殃,正有悲悼之意。 折叠

上一篇:渭川田家王维唐代原文译文赏析古诗
下一篇:沁园春(送徐孟坚秩满还朝)黄机宋代原文译文赏析古诗